古代打仗,为什么一定要打下城池?绕过去不行吗?

古代打仗,为什么一定要打下城池?绕过去不行吗?

就算是有机械化辅助的今天,在荒野中开出道路来也不是简单的事情。1937年,国民政府为了应对来自日本的抗战威胁,决定在边境修筑滇缅公路,结果这条959公里的道路,在既有中央拨款,又有征调的大量民夫,还有当时最先进的陆军独立工兵团、交通部直属施工队以及本地云南省政府的鼎力配合,仍然花了近1年时间才修好,可谓是艰苦至极,让古代人干这活根本干不了。

所以,“道路”在古代的意义非同寻常,每一条道路都是来之不易的战略要地,而建设在这些道路上的城市、要塞,自然是重中之重。什么地方有道路能过军队,什么地方的城池能做战略中转,什么地方的要塞能影响战略递进,都是相当严肃的问题。

正因为道路如此重要,当敌方的城池堵住了这条道路时,古代军队除了攻破城池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。在不具备道路的情况下,绕过去就是自找麻烦,能不能到达目的地都成问题,这还打什么仗呢?

像努尔哈赤就是个例子,天启年间努尔哈赤进攻山海关,一路狂攻明军要塞,在宁远城下久啃不动,最后一不小心还让红衣大炮轰死了。后来皇太极也跑去围攻宁、锦,困城达24天之久,结果依然灰溜溜的撤军了。

对后金来说,宁锦防线就是扼制他们的铁链,如果不攻破这道防线,金军什么都做不成,根本无法完成对明朝关内的劫掠。

当然,世事无绝对,作战历来是以正合以奇胜,历朝历代都不乏绕开城池雄关,通过小路或甩开这座城完成胜利进军的战例,我们决不能将“城池无法绕开”作为金科玉律,战争打的是人的智慧和能力。

到明朝崇祯2年的“己巳之变”(后金攻明京畿之战)时,皇太极举兵10万进攻大明,他这回没有与宁锦防线的坚城要塞死磕,反倒放过了这个地方,跑去从蒙古绕道,继而在喜丰口攻破长城防线,由破落的蓟镇地区经遵化绕到了北京城下。

此战后金先是在卢沟桥夜袭斩杀明军7000人,后又在永定门战死了满桂、孙祖寿,最后大掠周边的通州、迁安、遵化、滦州后才退兵,差点逼得明王朝迁都。己巳之变直接促使了袁崇焕下狱并被凌迟处死。

反面的例子还有个金国与蒙古的“野狐岭之战”,金军主帅完颜承裕害怕蒙古军队绕过自己,直接进攻中都,所以干脆放弃了桓、昌、抚三州,想依靠野狐岭的山势来抵抗蒙军,结果野外不比城池,军队所驻虽然险要却十分分散,根本拧不成绳。蒙古军很快突破了金军的多个要地,漫山遍野打猎一样的屠杀金军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