蹲着VS坐着,哪个更容易长痔疮?做好四件事,痔疮不来扰!转自菊花台

蹲着VS坐着,哪个更容易长痔疮?做好四件事,痔疮不来扰!转自菊花台

痔疮的本质是一团曲张、充血的静脉团,而直肠肛门静脉回流受阻是引发痔疮的原因之一。

先来说一说蹲厕与痔疮的关系。

蹲便时,腹盆腔受到的压力要比坐着的时候大,直肠肛门静脉回流阻力增大。长期使用这一姿势,尤其是盆底不支撑结构比较薄弱的人,比如老年人,容易出现痔疮、直肠脱垂等问题。长时间蹲便加上排便用力,会升高血压、加快心率,从而加重心血管患者的病情。除此以外,下蹲易伤膝盖,所以老年人、心血管疾病患者建议选择坐厕。再来说一说坐厕与痔疮的关系。

肛管轴线与直肠下段轴线相交形成的背侧夹角,叫肛管直肠角,它是控制排便的重要因素——从理论上来讲,肛直角越大,排便花费的力气越小。

蹲便时,人的肛管直肠角要大于坐便时。所以,在排便难度上,坐便大于蹲便。排便难度增加,就意味着排便时间长、排便力度大,这两者是引发痔疮等肛肠疾病的重要因素。坐便时,脚踏小板凳可增大肛管直肠角,有利于排便。综上,在痔疮的预防上,纠结是蹲厕还是坐厕,其实没太多意义。

痔疮,能预防吗?

日常生活中,做到下面这几点,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痔疮的发生。

1.上厕所,勿一心多用

一边上厕所,一边玩手机会分散排便的注意力,使排便时间延长,直肠肛门静脉回流持续受阻,长此以往,静脉丛充血,进而形成痔疮。

上厕所要专心致志,速战速决(上厕所时间建议控制在10分钟以内)!勿玩手机,也不要看这篇"厕所读物"!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,顺应"便意",不要忍便不排。

2.饮食上,补充膳食纤维

膳食纤维,又被成为第七营养素,不被胃肠道消化酶吸收,能直接到达大肠。基于理化性质的不同,膳食纤维可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、不可溶性膳食纤维。其中,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很强的吸水力,可增加粪便中的水含量及容积,促进肠道蠕动。

全谷物,黄豆、扁豆等豆类,竹笋、菜花、菠菜等蔬菜,冬菇、裙带菜等菌藻,枣、梨等水果,葵花籽、松子等坚果,均含有丰富的不可溶性膳食纤维,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摄入。

每天喝够水也很重要。对于每日饮水量,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推荐:在温和气候条件下,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00毫升,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毫升,首选白水或茶水。

3.不舒服,及时就医治疗

长期腹泻、肛周皮肤病会刺激肛管、直肠,在增加痔疮的发生。及时治疗胃肠道疾病和肛门周围炎症是预防痔疮的有效手段。

4.勿久坐,起身提提肛

生活规律、进行轻松活动的人群,肛肠局部不容易充血,肛肠疾病的发生率较低。由肛提肌、耻骨会阴肌、肛门内外括约肌等肌肉组成的盆底肌,就像一张吊床,兜住了盆腔内的尿道、膀胱、直肠、男性的前列腺、女性的子宫等。若是盆底肌松弛,可导致直肠脱垂、大便失禁的发生。

凯格尔运动,俗称的"提肛运动",有助于提高盆底肌力量,促进排便,减少痔疮、直肠脱垂的发生。

提肛运动,两步走

第一步:找到盆底肌

做出憋尿和憋住肛门的动作,所运动到的肌肉,就包括了盆底肌。

第二步:收缩肌肉

向上、向里收缩肌肉,快速收缩和慢速收缩交替进行。

快速收缩①快速抬高盆底肌,收缩1秒;②放松肌肉,休息1秒;③重复10次。

慢速收缩①提升盆底肌,数10秒。②收缩盆底肌,数10秒。③放松肌肉,数10秒。④重复10次这样的动作。

上述动作,不管是坐、立、躺均可进行。

注意事项●训练前排空膀胱。●正常呼吸,别憋气。●别收缩肚子、大腿、屁股的肌肉。●别夹腿。

痔疮,会癌变?

需要明确的是,痔疮是一种肛肠良性疾病,非直肠癌的初级阶段。自然,痔疮会癌变这一说法不成立。

之所以,部分人认为痔疮与直肠癌有关,缘于二者的症状很相似,都可能存在便血的症状,不明所以的人,容易将直肠癌误认为痔疮。

由此,出现便血症状不可大意,最好到正规医院肛肠科诊治。

相关推荐

Firefox有哪些不同版本(哪个最适合您)?
abefd365bet娱乐场

Firefox有哪些不同版本(哪个最适合您)?

08-07 阅读 39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