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杨国忠上台后,他紧抓着李林甫的余党,特别是安禄山,进行一系列清算。尽管安禄山身为唐玄宗身边的红人,深受宠爱,并且是杨贵妃的干儿子,杨国忠依旧不放过他。杨国忠多次在唐玄宗耳边煽风点火,说安禄山有叛变之心,而唐玄宗一开始并不以为意。直到杨国忠提出让安禄山进京汇报工作,唐玄宗才意识到,或许安禄山真有反叛之心。
面对唐玄宗的命令,安禄山心中并无叛意,但为了避免更大的麻烦,他依然带着礼物进京。当他跪在唐玄宗面前,眼含热泪地表白冤屈,唐玄宗像慈父般宽慰他,决定给安禄山升职,并特别赐予他管理朝廷马匹的职务。看似一个和解的举动,却为安禄山的崛起埋下了伏笔。安禄山利用这一职位掌控了大唐的马匹产业,渐渐壮大了自己的势力。
回到范阳后,安禄山并没有因此放松警惕。他开始全面清理自己的军队,调动亲信,并通过唐玄宗下发的命令,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力。同时,他在范阳北部修建了雄武城,表面上是为了防备外敌,实则是他为自己的叛乱做好了物资和兵员的准备。这座城堡成为了他存储兵器和粮草的巨大仓库,也是他反叛的指挥中心。
然而,杨国忠并不甘心,继续用行动逼迫安禄山反击。他通过抄袭安禄山在长安的府邸,抓捕了他的亲戚,这一系列行为让安禄山彻底爆发。公元755年,安禄山举兵起义,声称自己是为了“讨伐杨国忠”,而非直接造反。带着20万大军,他从范阳出发,迅速攻占洛阳,接着计划攻打长安。
消息传到唐玄宗耳中时,他依然无法相信安禄山真的起了反心。然而,当局势愈发严峻,唐玄宗不得不面对现实。此时,大唐的主力军已经分散在各地,朝廷内部已没有能够指挥大规模战争的将领。唯一能够派遣的将领封常清,带着一队朝廷亲军前往前线,却因兵力不济而败下阵来,洛阳随即落入安禄山之手。
接下来的局势急转直下,安禄山在756年大年初一在洛阳称帝,国号“燕”。这一消息震动了整个朝廷,唐玄宗愤怒至极,但他的身体和年事已高,最终无力亲征。反倒是在杨国忠的强烈建议下,老将哥舒翰被任命为前线指挥。然而,哥舒翰并不急于出击,他依然坚持稳扎稳打,固守潼关,以等待时机。
然而,杨国忠并没有放弃煽动皇帝出击的计划,最终唐玄宗在压力下决定让哥舒翰主动出击,结果反而陷入了安禄山的包围圈,潼关失守,朝廷大势已去。唐玄宗与杨贵妃等人匆忙逃离长安,直奔四川,留下长安百姓受苦。
当安禄山攻占长安后,他大肆抢掠,将这座曾经辉煌的都城化为一片废墟。与此同时,唐玄宗在逃亡途中遭遇了亲军的哗变,导致杨国忠和杨贵妃相继被杀,而唐玄宗只能无奈地继续前行。
此时,太子李亨在大臣支持下起义,称帝为唐肃宗,开始指挥平叛。经过一段时间的战斗,李亨逐渐掌握了局势,成功收复了失地。在回纥的帮助下,唐军终于重新收复了长安和洛阳。但在这些胜利的背后,百姓的痛苦和掠夺无可避免,回纥军和部分唐军也参与了这场掠夺。
然而,这场反叛虽然表面上平定,但大唐的根基却已经动摇。安史之乱虽在八年后结束,但它对大唐的影响极为深远。即使大唐经历了几次短暂的复兴,却再也无法回到盛唐时期的巅峰。直至唐朝灭亡,这场历史巨变的余波始终未能完全平息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