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东地方道教研究:道观、道士及科仪
作者:黎志添
出版:香港: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,2007年。
书号:9789629963477
内容简介
这是第一本专门研究广东地方道教历史传统的中文学术著作。第一部分探讨广东道派的历史,包括正一派道观和道士、罗浮山的全真教,以及吕纯阳祖师的道坛。第二部分是广东道观史的研究,探讨几所历史最古旧的著名道观,即广州元妙观和广州三元宫、罗浮山的冲虚观和酥醪观,以及惠州元妙观。第三部分研究广东道士,重点探索广东县乡内的正一派火居道士,即广东人俗称的“喃呒先生”。最后部分研究广东道教科仪的传统,尤其在香港道观、殡仪馆及新界围村中进行的斋醮仪式,如太平清醮、中元超幽法会、打斋度亡、旬七等道教仪式。本书论理清晰、资料丰富,是研究道教的重要著作。
目录
地图、插图表及附录文目录
施舟人:序言一(中、英文)
田仲一成:序言二
致谢
第一章:引论
一、中国道教的历史变迁
二、广东地方道教
三、近代道教研究
四、本书研究课题和方法
一、道观
第二章:广州元妙观考:一座正一派道观的历史变迁
一、前言
二、广州元妙观的历史概略
三、广州元妙观之历代殿宇建筑及重建修葺之历史经过
1、宋代
2、元代
3、明代
4、清代及民国
四、历代广州元妙观的道教历史
1、道士
2、道纪司
3、醮仪
五、结语
第三章:清代广东全真教道观考
一、前言
二、清初广东全真教龙门派的开始
1、杜阳栋
2、曾一贯
三、罗浮山全真教道观
1、冲虚观
2、酥醪观
四、惠州及广州两府全真教道观
1、惠州府元妙观
2、广州府三元宫
五、结语
第四章:香港道观(道堂)与吕纯阳信仰的关系
一、前言
二、近代与现代中国的地方宫观系统及出家道士团体
三、吕纯阳信仰及吕祖道堂在广州及香港的发展
四、香港道堂组织的历史发展
五、结语
二、道士
第五章:民国时期广州市正一派喃呒道士及其道馆
一、前言
二、广东正一派(喃呒)道教的传统
三、民国时期广州市正一祈福道馆的登记调查
四、民国时期广州市政府两次取缔正一祈福道馆的事件及结果
五、结语
第六章:香港正一派喃呒道士
一、十九世纪末香港正一派喃呒道士
二、现存香港正一派喃呒道士
三、现存香港市区及新界喃呒道士传统的源流
四、香港正一派喃呒道士组织:“中华道教侨港道侣同济会”
五、结语
三、科仪
第七章:香港新界建醮仪式传统:道坛、道士及科仪本
一、前言
二、香港新界建醮仪式的正一派道士团:历史及现况
三、新界建醮科仪结构及内容
四、新界建醮科仪书的研究
五、结语
第八章:香港殡仪馆的道教打斋仪式
一、前言
二、香港殡仪馆的打斋仪式
三、“冥途路引”——一个亡魂阴间之旅的开始
四、香港正一派道教打斋仪式的程序
五、道教打斋仪式的宗教意义——超度死魂的“宗教之旅”
六、结语
附录文——〈冥途路引〉全文
第九章:香港道教斋醮中的超幽施食仪式
一、前言
二、香港现时所见到的“祭幽”仪式活动
三、香港道教斋醮中的“祭幽”仪式过程
四、道教“祭幽”仪式中的教义思想
1、普度施食仪法与道教的罪感意识与解罪忏悔思想
2、普度施食仪法与道教的苦难观
3、普度施食仪法与道教的生命观
五、结语
附录一:〈一九八零年以来当代中国道教概况〉
附录二:本书所引广东道教宫观碑文目录
注释
引用书目
专有名词索引
地图、插图、表及附录文目录
地图
地图(1):广东省地图
地图(2):香港全图
地图(3):清代广州府城图中的元妙观
地图(4):罗浮山周边地势图
地图(5):香港道堂分布图
地图(6):香港红磡地区喃呒道堂分布图
插图
图(1):广州市祝寿巷之越秀区儿童体校
图(2):越秀区儿童体校运动场
图(3):现今罗浮山冲虚古观
图(4):现今罗浮山酥醪观
图(5):现今惠州元妙观
图(6):现今惠州元妙观内玉皇殿
图(7):现今广州三元宫
图(8):罗浮山酥醪观道士度牒(1946)
图(9):香港青松观内“全真演教”横扁
图(10):香港青松观内“龙门开宗”横扁
图(11):(香港)中华道教侨港道侣同济会
图(12):香港喃呒道士在殡仪馆施演“普度孤魂”仪式
图(13):二零零三年香港新界龙跃头太平清醮
图(14):一九九八年香港新界泰亨村太平清醮
图(15):香港新界正一派道士施演“施食炼度”仪式
图(16):香港粉岭蓬瀛仙馆外貌全图
图(17):香港蓬瀛仙馆道侣人道度牒(1947)
图(18):〈香港道教联合会碑记〉
图(19):乙酉年(2005)大埔泰亨乡五年一届太平清醮醮场示意图表
表
表(1):广州市道馆营业统计表(1933)
表(2):广州市十三个警察署区内的道馆数目(1933)
表(3):《香港碑铭汇编》里所出现的香港正一喃呒道馆
表(4):现存香港殡仪馆及正一派道馆名称
表(5):一九四七年至一九七四年“中华道教侨港道侣同济会”职员名单
附录文
附录文(1):〈民国十八年十二月六日道士邓香林请状纸全文〉(1929)
附录文(2):〈民国廿五年十二月廿八日道士邓荣新请状纸全文〉(1936)
附录文(3):〈冥途路引〉全文